投資策略

日本——過渡時期

2024年10月30日 • 14 分鐘 閱讀時間
  • 執政聯盟在日本眾議院選舉中大敗,帶來政治不確定性。然而,目前財政和貨幣政策前景可能基本不變。
  • 再通脹正促使日本央行進一步提高利率。儘管存在短期風險,但由於日本央行加息與其他央行降息背道而馳,日圓可能將逐步升值。
  • 本行維持對日本股票的「中性」立場,但認為銀行業、內向型板塊以及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領域存在特定機遇。固定收益方面,本行看好部分企業借款人和日本壽險公司發行的次級債務。

政治前景不明朗

日本正處於新一輪領導人換屆的十字路口。繼前首相岸田文雄辭職後,新任首相石破茂迅速宣布組閣新內閣,並解散眾議院,以為2024年10月27日的新選舉鋪平道路。

選舉前,媒體報道稱自民黨與公明黨的執政聯盟可能會表現欠佳,但最終結果可能比預期更糟糕。自民黨議席大幅減少,由247席減至191席,公明黨議席則由32席減至24席。這導致執政聯盟未能達到眾議院多數席位所需的233個席位。

現階段仍很難確定政府的最終構成。本行認為目前可能出現的三種情境如下:

  • 自民黨尋求其他反對黨(例如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加入執政聯盟,從而確保在眾議院的多數席位。
  • 執政聯盟組建少數黨政府,其他政黨可根據具體情況合作通過立法法案。由於需要與各利益相關者達成共識,因此決策過程可能耗時更長。
  • 最大的反對黨日本立憲民主黨通過遊說其他較小反對黨的支持來組建政府。

儘管如此,由於需要在大選後30天內召開特別國會以任命首相,因此需要在11月份確定新的行政架構。

目前預計財政和貨幣政策方向基本不變

儘管政治前景不明朗,目前財政政策可能大體不變,但不排除對部分領域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的可能性。這是因為 (1) 國民民主黨和日本維新會等較小的反對黨主張削減消費稅和汽油稅,而 (2) 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慘敗,這將重新賦予2025年參議院選舉新的意義。目前市場可能也已反映了這一點,日經225指數和10年期日本政府債券孳息率在選舉結果公布後呈上升趨勢。

由於核心通脹似乎將維持在2%附近,而且市場有理由相信日本能夠維持可持續的再通脹路徑,打破持續三十年的通縮週期,因此本行認為貨幣政策前景將保持不變。

首先,儘管今年年初企業普遍未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隨著國內需求復甦,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考慮轉嫁成本。

其次,薪資水平似乎呈持續上漲趨勢。據報道,日本工會總聯合會 (Rengo) 將於2025年春季勞資談判(「春鬥」)時提出「5%或以上」的加薪目標,同時推進中小企業實現「6%以上」更激進的加薪目標。這將有助於鞏固2023年以來強勁的薪資增長勢頭,同時也有助於刺激整體消費,進一步拉動整體物價,從而形成通脹和薪資間的良性循環。

因此,鑒於潛在的通脹趨勢,本行認為日本央行將繼續加息,開始逐步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本行認為,由於需要控制通脹,各政黨對加息的政治阻疲弱力都不大,這與本行的觀點一致,即近期日圓可能是暫時現象,尤其是在其他央行尋求降息的情況下。

日本外資流入也取決於中國經濟前景

中國的政策刺激措施對日本風險資產的影響可能好壞參半。本行預計進一步的政策刺激將有助於支撐中國經濟並最終刺激消費,這也將溫和提振日本經濟。這是因為2023財年中國市場對日本貿易額的貢獻約為20%(在日本前五大市場所佔比例),因此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

圖表1: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

資料來源:日本財務省、新加坡銀行

然而,鑒於中國股市的估值不高,持有大量亞洲資產且傾向於投資中國的投資者可能更願意動用現有日本持倉的資金轉投中國。

由於目前風險回報似乎平衡,本行對日本股票持「中性」立場。但考慮到宏觀和利率前景,本行認為特定板塊存在機會,包括:

(a) 日本銀行業:利率逐步正常化,長期而言將有助於提高該板塊的股本回報水平;

(b) 內向型板塊:本行預期未來實際薪資將上漲且日圓將升值;及

(c) 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將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觸底以及未來全球利率下降。

日本固定收益市場中,本行看好:

(a) 日本壽險公司發行的部分次級債務:因為其中許多債務相對於銀行優先總損失吸收能力 (TLAC) 債券而言吸引力更大,以及

(b) 部分企業借款人:如流動性情況改善、經營業績轉好、國內收入水平較高的借款人。

日本經濟再通脹,利率上升

儘管日本長期執政的自民黨在10月份的選舉中失去多數席位,但日本經濟仍有可能最終擺脫通縮,而代價是明年利率進一步上升。

事實上,日本經濟終於走出了「失去的三十年」,即上世紀8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後,低通脹和持續通縮導致經濟增長陷入停滯。如圖表2所示,今年日本經濟規模首次超過600萬億日圓(4萬億美元),推動日經225指數突破1989年創下的39,000點歷史高點,並創下高於40,000點的歷史新高。

圖表2: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資料來源:彭博、新加坡銀行

由於疫情衝擊、俄烏衝突和中東戰爭、依然極低的利率以及日圓疲弱態勢,日本經濟再次實現再通脹,通脹已重回日本央行2%的目標。

圖表3:核心通脹率

資料來源:彭博、新加坡銀行

如圖表3所示,核心通脹(剔除新鮮食品和能源成本)目前企穩於2%附近,此前在日本經濟疫後全面復甦後曾突破4%的40年高位。

與1997年和2014年因消費稅上調而引發的通脹飆升相比,由於疫後勞動力市場吃緊,導致薪資出現30年來最強勁的增長,本十年內通脹大漲走勢必將持續。因此,如圖表4所示,勞動力依賴型服務價格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首次漲至近2%。

圖表4:核心通脹率

資料來源:彭博、新加坡銀行

服務業通脹比商品價格變化更為持久,讓目前市場預期上升,更有信心日本央行能夠繼續實現2%的通脹目標。儘管日本經濟再通脹刺激日經225指數上漲,但日本央行也被迫在今年兩次加息,利率已從-0.10%上調至目前的0.25%。

圖表5:日本央行利率

資料來源:彭博、新加坡銀行

本行認為,日本央行需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分別加息至0.50%和1.00%,才能將通脹維持在2%的目標水平。因此,投資者需在日本「失去的幾十年」有望結束與目前更高利率之間找到平衡。

 

日圓——逐步升值

在套利平倉交易推動日圓夏季強勁反彈後,當前市場環境對日圓的支持有所減弱。由於美日孳息率差異擴大,美元兌日圓近期反彈。但日圓的回撤不太可能持續。如果美元兌日圓匯率突破150,將提高日本央行的加息預期,從而限制其漲幅。

本行仍認為,日圓或將緩慢升值,目標是美元兌日圓在一年內達到137水平。目前日圓估值仍異常低廉,且在其他央行降息期間,日本央行反其道加息應利好日圓表現。在低息貨幣中,本行較日圓更看好瑞士法郎作為融資貨幣。

圖表6:美元兌日圓匯率和美日孳息率差異

資料來源:彭博、新加坡銀行

當美國國債孳息率和股票雙雙下跌時,日圓表現最佳。如果美國經濟「硬著陸」,聯儲局勢必加大降息幅度,在此情況下,有望利好日圓。儘管投資者對過高的估值持審慎態度,但美國經濟數據樂觀,顯示經濟衰退風險有所降低,不僅推動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重新突破4%,也支撐了美股表現。

但隨著美國最終利率(聯儲局停止降息的水平)預期從9月份低於3%回調至本行預估的3.0-3.5%中性利率區間(不刺激也不抑制美國經濟活動的利率水平為2%左右),美元兌日圓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或將更加有限。

日本選舉結果顯示,自民黨與公明黨聯盟未能獲得眾議院絕對多數所需的233個議席。各黨派有30天的時間就新政府的構成達成一致。政治不確定性也令日圓承壓。但日圓再度走弱或將增加日本央行加息的壓力,這反過來將有助於限制美元兌日圓進一步上漲。政府還可能通過外匯干預警告來應對日圓疲弱。

圖表7:日本薪資最終實現增長

註:基於同一樣本
資料來源:彭博、新加坡銀行

本行預計,日本央行的加息步伐和幅度將超過目前的利率預期,為日圓走強鋪平道路。日本央行仍表示,如果薪資與物價之間的良性循環符合央行預期,則將通過加息來調整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

薪資上漲穩健,是對日本央行的前景預期的有利印證。8月份定期加薪按年上漲近3%,為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的最快漲幅。

本行正密切關注日本投資者從一貫「投資海外」策略的轉變動向。雖然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不久將審議其中期投資計劃,但本行目前尚未觀察到投資行為的改變。如果該基金在審議中改變投資策略,增持國內資產,可望助推日圓走強。

股票——目前風險回報似乎平衡

本行預計,2024年10月27日意料外的眾議院選舉結果可能導致政策方向和實施出現不確定性,短期內日本股市將繼續震盪。即將於11月初舉行的美國大選也將成為不確定因素之一。此外,日圓的波動預計也會加劇市場動盪。本行留意到自今年7月以來,MSCI日本指數與美元兌日圓匯率之間的相關性(基於12個月滾動數據)已大幅上升。過去幾週,市場對企業盈利修正的積極勢頭也已減弱。從日本交易所集團的投資者流動數據來看,外國投資者對日本股票的情緒發生了明顯轉變,9月份東京證券交易所主要市場上淨賣出了2.9萬億日圓股票。與2024年4月至8月連續五個月的淨流入相比,資金流出現了逆轉。然而,本行注意到,截至10月18日的三週內,來自外國投資者的資金流入再次轉為正值(6,390億日圓)。

其他利好因素包括正在進行的公司治理改革、更高的日本個人儲蓄賬戶 (NISA) 參與率以及向通脹經濟的過渡,這些都是日本股市的中長期驅動因素。

就持倉角度而言,本行認為日本銀行股股價從高點回落後將帶來投資機會,同時本行的內部觀點認為日本央行將在12月再次上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0.50%。長期來看,利率逐步正常化將支持日本銀行業的股本回報率改善。

本行預期日圓未來將升值,因此也看好內向型板塊和公司。實際工資上漲可能促進國內消費。除日本銀行業和內向型公司外,工業自動化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也存在機遇。

中國經濟增長觸底和全球降息將為日本工廠自動化企業帶來利好。2024年第二季度,作為工廠活動領先指標的日本機器人訂單量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首次超過了機器人出貨量,這可能預示著行業復甦的開始。

固定收益——稀缺性溢價

日本信貸需求持續強勁,本行將其歸因於供應不足,且發行人被認為基本面良好,整體評級較高(平均「A」級)。日本債券發行以金融類(包括銀行和保險公司)為主,其中大部分企業為投資級別評級,少數企業為高收益評級。

日圓波動預計將導致信貸市場動盪;正如8月初的情況所見,由於日圓強勢上漲,日本央行採取鷹派立場,日圓套利交易平倉引發市場拋售。

就日本企業借款人而言,日圓升值最大的影響是非日圓收益的換算收入減少。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這將導致盈利下滑,但本行認為,僅憑這一點不太可能引發投資者和評級機構的擔憂。

對於日本金融業(銀行和壽險公司)而言,市場震盪的影響似乎可控:

日圓升值:由於大量持有非日圓資產,日圓走強導致匯兌收益減少,從而降低了盈利收入。對於銀行而言,日本央行加息帶來的貸款重新定價足以抵銷日圓走勢對盈利的拖累。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整體較高的對沖成本已促使其重新調整投資策略,包括減少外匯風險對沖敞口。

日本央行加息:對於銀行業而言,日本央行加息可擴大利潤率(貸款重新定價的影響大於存款重新定價)。鑒於孳息率逐步上升,債券按市值計價的損失可能較小,但淨息差擴大將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而保險公司對日本政府債券的投資顯著增加,本行認為這將利好信貸,因為這將提升其流動性和償付能力。

股市拋售:股票投資組合的未實現收益可能將下降,但不太可能對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產生重大影響。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過去兩年股票敞口有所增加,但這主要由於市場升值,而非新增倉位所致。除去這一趨勢,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基本策略是減少股票敞口以降低市場風險,並提高投資組合的穩定性。

免責聲明和資料披露

本材料由新加坡銀行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號碼:197700866R)(「本行」)編製並由本行在新加坡分發。

本材料不提供單獨定制的投資建議。本材料為一般傳閱而準備並旨在用於此目的。本材料的內容未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投資目標、投資經驗、財務狀況或特定需要。您應獨立評估本材料的內容,並考慮本材料中討論的任何產品的適用性,同時考慮您自己的具體投資目標、投資經驗、財務狀況和特殊需要。如果對本材料的內容或本材料中討論的任何產品的適用性有疑問,在承諾購買任何產品之前,您應向自己的財務顧問或其他專業顧問尋求獨立的財務意見,同時考慮您的具體投資目標、投資經驗、財務狀況和特殊需要。

對於因使用或依賴本材料中所載或引申的資料,或因資料遺漏所造成的任何直接、間接或衍生損失,除非因本行故意違約或重大過失直接導致,否則本行概不承擔責任。

本材料本身並非且不應被解釋為交易任何產品或建立任何法律關係的要約或招攬。如果您有興趣購買或銷售本材料中討論的任何產品,您應該直接聯絡您自己的持牌代表。

若本材料的分發、公佈或使用會違反適用法律或會使本行或其聯屬公司、相關主體、關聯人士及或聯屬機構(合稱「聯屬機構」)須遵守新加坡、中國香港或本行全權決定的其他司法管轄區以外任何司法管轄區內的任何許可、註冊或其他要求,則本材料並不擬向該司法管轄區內的任何主體分發、公佈或使用。

本行及其聯屬機構可能發佈其他報告、分析或其他文件,表達與本材料內容不同的觀點,並可能提供與本材料觀點相反的其他建議或作出與本材料觀點相反的投資決定,所有報告、分析和文件中表達的所有觀點均可隨時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行及其聯屬機構保留隨時(包括在發表之前)根據本資料內容採取行動或使用本材料內容的權利。

本材料的作者可能已與本行內部或外部的其他人士討論過本材料中包含的資料或觀點,且作者或其他本行員工可能已經根據該等資料或觀點採取行動(包括向本行其他客戶傳達該等資料或觀點)。

本行、本行員工(包括作者在編製本材料時可能已諮詢的人士)及本行管理的全權委託賬戶可能持有長倉或短倉(包括可能與本材料中的觀點不同或相反的持倉,或可能在本材料中討論的任何產品(包括其衍生工具)持有權益),可能已按不再適用的價格及市況購入有關持倉,可能不時買賣有關產品,且可能有別於您的權益或對您的權益不利。

分析師聲明

編寫本材料的分析師證明,本材料中包含的意見準確且唯一反映該分析師對公司證券的看法,且其已採取合理措施以保持本材料意見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編寫本材料的分析師及其關聯人在有關公司不持有任何金融權益。金融權益指對證券、認股權證及/或其他衍生工具的投資。分析師的薪酬由新加坡銀行有限公司整體收入決定,其報酬的任何部分(無論過去、現在或將來)均與本材料所載具體建議或觀點無直接或間接關聯。分析師的匯報架構有別於且獨立於新加坡銀行有限公司的業務招攬或營銷部門。

分析師及其關聯人確認其均不擔任公司的董事或高級職員,公司或其他第三方亦未就本材料向分析師提供或同意提供任何報酬或其他利益。

「關聯人」的定義是(i)分析師的配偶、父母或繼父母,或任何未成年子女(親生或領養)或未成年繼子女,或任何兄弟姐妹或繼兄弟姐妹;(ii)分析師、其配偶、父母或繼父母、未成年子女(親生或領養)或未成年繼子女、兄弟姐妹或繼兄弟姐妹作為受益人或全權對象的信託的受託人;(iii)習慣或有義務按照分析師的指示或指引行事的其他人。

利益衝突聲明

本行是新加坡一家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監管的持牌銀行。新加坡銀行有限公司香港分行(在新加坡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是香港《銀行業條例》(第155章)所界定的認可機構,受香港金融管理局監管,同時亦是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第571章)所界定的註冊機構,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監管。本行、本行員工及本行新加坡辦事處/中國香港辦事處管理的全權委託賬戶可能持有本文件提及的任何投資產品(包括其衍生工具)的長倉或短倉,或在其他方面擁有權益,並可能不時處置任何該等投資產品。本行隸屬於華僑銀行集團。在本材料中,華僑銀行集團指華僑銀行有限公司(「華僑銀行」)及其子公司、關聯公司及聯屬公司。華僑銀行集團、其相應的董事及/或員工(統稱「相關主體」)可能在本材料提及的投資產品或發行人中擁有權益。該等權益包括實現該等投資產品的交易,以及為該等發行人提供經紀、投資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華僑銀行集團及其關聯主體亦可能與該等投資產品的提供商有關聯,並從中收取費用。由於華僑銀行的「中國牆」安排,華僑銀行、本行、華僑銀行投資研究私人有限公司、華僑銀行證券私人有限公司或華僑銀行集團的其他成員與本報告中提及的任何個人或實體之間可能存在本行及其分析師並不知情的利益衝突。

本行遵循集團政策(不時修訂及更新),按照集團各實體的方式,管理或消除可能影響華僑銀行集團任何研究分析師所發佈研究報告公正性的任何實際或潛在利益衝突。

 

其他披露

新加坡

如本材料涉及結構性存款,則適用本條款:

本產品為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不受新加坡存款保險公司承保。有別於傳統存款,結構性存款具有投資成分,回報可能會有所不同。在承諾購買本產品之前,您可能希望尋求財務顧問的獨立意見。如果您選擇不尋求財務顧問的獨立意見,您應該仔細考慮本產品是否適合您。

如本材料涉及雙幣投資,則適用本條款:

本產品是雙幣種投資。雙幣投資產品是一種衍生工具或嵌入衍生工具的結構性產品。雙幣種投資產品涉及一種貨幣期權,該期權賦予存款機構在到期時以基礎貨幣或替代貨幣償還本金的權利。本投資賺取的部分或全部利息代表該期權的溢價。

通過購買本雙幣種投資產品,您將賦予本產品發行人在未來某個日期以有別於您初始投資所用貨幣的替代貨幣向您償還的權利,無論屆時您是否希望以這種貨幣獲得償還。雙幣種投資產品會受到外匯波動的影響,這可能會影響您的投資回報。外匯管制亦可能適用於您的投資所關聯的貨幣。與最初投資的基本金額相比,您的本金可能會遭受虧損。在承諾購買本產品之前,您可能希望尋求財務顧問的意見。如果您選擇不尋求財務顧問的意見,您應該仔細考慮本產品是否適合您。

中國香港

本文件並未送交香港公司註冊處登記,其內容亦未經任何香港監管機構審閱。因此:(i)股份/票據不得在香港以任何文件形式發售或出售,除非發售或出售對象是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第571章)及根據該條例制定的《證券及期貨(專業投資者)規則》所界定的「專業投資者」,或在其他情況下,不會導致該文件成為香港《公司(清盤及雜項條文)條例》(第32章)所界定的「招股說明書」,亦不構成《公司(清盤及雜項條文)條例》所界定的向公眾要約;以及(ii)任何人不得在香港或其他地方發出任何針對香港公眾或其內容可能被香港公眾查閱或閱讀而有關股份/票據的邀請、廣告或其他文件(除非獲得香港證券法許可),但相關股份/票據僅出售予或擬出售予香港境外人士或《證券及期貨條例》及據此制定的《證券及期貨(專業投資者)規則》所界定「專業投資者」則除外。

如本材料涉及衍生工具,除非您完全了解並願意承擔相關風險,否則切勿投資。如有任何疑問,您應該在您認為必要時諮詢獨立專業的財務、稅務及/或法律意見。

如本材料涉及複雜產品,則適用本條款:

有關複雜產品的警告聲明和資料

(適用於由中國香港客戶經理管理的賬戶)

  • 投資者應謹慎對待複雜產品;
  • 投資者應注意,複雜產品的過往表現並不代表未來表現;
  • 本行提供的所有複雜產品只面向專業投資者(經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證監會」)認可而不具備彌補虧損特徵的衍生工具基金及上市衍生工具除外);
  • 所有複雜產品均非本金受保護的產品。

如本材料涉及複雜產品——基金和ETF,則額外適用本條款:

  • 就複雜產品而言,發行人所提供的發售文件或資料未經香港證監會審核,投資者應謹慎對待該發售,並注意該等發售文件尚未經香港證監會審核;
  • 對於被描述為已獲香港證監會認可的複雜產品,投資者應注意,該認可並不構成官方推薦,香港證監會的認可並非對該複雜產品的推薦或背書,亦不保證該複雜產品的商業價值或其表現。

如本材料涉及複雜產品(期權及其變體、掉期及其變體、累計期權及其變體、反向累計期權及其變體、遠期),則額外適用本條款: 

  • 投資者可能遭受超過投資金額的虧損。

如本材料涉及彌補虧損類產品,則適用本條款:

有關彌補虧損類的警告聲明和資料

(適用於由中國香港客戶經理管理的賬戶)

在您投資於任何彌補虧損類產品(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界定)前,請閱讀並確保您了解彌補虧損類產品的特點。該等產品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 產品有被減記或轉換為普通股的風險(視情況而定);
  • 或有減記或轉換可能將在某些情況下發生(例如在無法存續或資本比率降至指定水平時),且產品可能將導致重大虧損;
  • 產品屬高風險交易和複雜產品,其可能需要承擔虧損的情況難以預測,事前評估虧損的程度亦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 產品僅針對專業投資者,一般不適合零售客戶;
  • 產品的信貸評級通常為次級。在發行人清盤或無力償債的情況下,投資者只有在其他優先債權人獲得償付後才有權獲得償付,這可能導致投資金額出現重大虧損。

如本材料涉及存款證明,則適用本條款:

本產品並非受保障存款,不受香港存款保障計劃保障。

如本材料涉及結構性存款,則適用本條款:

本產品並非受保障存款,不受香港存款保障計劃保障。

如本材料涉及結構性產品,則適用本條款:

本產品為涉及衍生工具的結構性產品。除非您完全了解並願意承擔相關風險,否則切勿投資。如果您對產品所涉及的風險有任何疑問,可以向中介機構說明或尋求獨立的專業意見。

迪拜國際金融中心

如本材料涉及結構性產品和債券,則適用本條款:

分銷商聲明並同意,其沒有且不會向迪拜國際金融中心的任何主體提供該產品,除非該要約屬迪拜金融服務管理局(「迪拜金管局」)市場規則中的「豁免要約」。

迪拜金管局沒有責任審核或核實與豁免要約有關的任何文件。

迪拜金管局尚未批准資料備忘錄或採取措施驗證其中所載資料,因此不對此承擔任何責任。

本文件所涉及的產品可能缺乏流動性及/或在轉售方面受到限制。所發售產品的潛在購買者應自行對產品進行盡職調查。

請確保您理解相關發售文件(包括但不限於資料備忘錄或發售通函)的內容以及本文件中所載的條款。如果您不理解相關發售文件的內容和本文件所載的條款,在決定是否投資之前,您應在必要時諮詢授權財務顧問。

如本材料涉及基金,則適用本條款:

本基金不受迪拜金管局任何形式的監管或批准。迪拜金管局不負責審查或核實與本基金有關的任何招股說明書或其他文件。因此,迪拜金管局並未批准招股說明書或任何其他相關文件,亦未採取任何措施驗證招股說明書中列出的資料,並且不對此承擔任何責任。與本基金相關的單位可能缺乏流動性及/或在轉售方面受到限制。潛在購買者應自行對單位進行盡職調查。如果您不理解本文件的內容,您應諮詢授權財務顧問。請注意,此發售僅面向專業客戶,並不針對零售客戶。

您可在正常營業時間內在以下地址查驗上述資料:

新加坡銀行

地址:Office 30-34 Level 28

Central Park Tower

DIFC, Dubai

U.A.E

 

新加坡銀行歐洲財富管理子公司英國分行

新加坡銀行歐洲財富管理子公司英國分行 (BOSWME UK) 已獲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 (FCA) 授權並受其監管。BOSWME UK提供本材料僅作參考用途。BOSWME UK 不對本材料中提及的任何特定投資或金融產品表示認可或推薦。BOSWME UK 及其員工對於因使用本材料或依賴本材料內容所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本材料僅向英國境內符合《FCA規則》(即FCA手冊中「業務行為規範」有關客戶分類的規則)所界定的「專業客戶」分發,且僅面向該等人士,不面向零售投資者。

 

任何在英國收到本材料的人士,即視為已聲明並同意其為專業客戶。此類接收人亦將被視為已聲明並同意,其並非代表英國境內除專業客戶以外的任何人士接收本材料;且其對所代表的專業客戶擁有全權酌情決策權。BOSWME UK 將依賴上述聲明與同意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非「專業客戶」人士不得依賴本材料或其中任何內容,或據此採取行動。

投資金融市場存在資本虧損風險,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充分認識並謹慎評估該風險。投資的價值可能波動,且無法保證投資者一定可以收回初始投資金額。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回報可能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但不限於市場狀況、經濟環境、監管變動及稅務政策變化。本材料所含的前瞻性陳述不應被視為對未來事件的保證或預測。投資者應充分認識到其所投資資本可能出現部分或全部虧損的風險。建議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尋求專業意見,並進行充分的調查與研究。

 

跨境免責聲明和資料披露

有關跨境市場營銷的免責聲明與披露內容,請參閱以下鏈接:https://www.bankofsingapore.com/zh-hk/disclaimers_and_disclosures.html

作者
CIO投資智庫
本頁面對您有幫助嗎?